羊痘病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-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。主要发生在冬末春初,此病-旦发生容易造成流行性疾病,其主要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性的五疹和疱疹,羊发病后会发热并有较高的致死率。在大多数绵羊和山羊生产地区均有该病流行。本病除死亡率较高外,还会造成妊娠母羊发生流产和多数病羊在病后丧失生产能カ,给养羊业造成很大损害。现将本病的-些防治措施简述如下。
羊痘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的皮肤、黏膜的丘疹、脓疱、痂皮内及鼻黏膜分泌物中,在发病羊体温升高时,其血液中存有大量病毒,病羊为传染源,主要通过传染的空气经呼吸道感染,也可以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。饲养管理人员、护理エ具、皮毛产品、饲料、垫草及体外寄生虫都为传染媒介。绵羊中细毛羊比粗毛羊或土种羊易感染,病情会更严重。气候寒冷、雨季、霜冻、枯草期和饲养管理因素都是促使发病和加重病情的诱因。
管理羊群需注意羊痘病
绵羊患羊痘病后体温会升高到41~42摄氏度,并出现结膜眼睑红肿,呼吸和脉搏加快,鼻流出黏液,食欲丧失,弓背站立等病况,病毒经1~2d后发痘,痘疹多于皮肤无毛或少毛处,先出现红斑,后变成丘疹再逐渐形成水疱,最后变成脓疱,脓疱破溃后,若无继发感染逐渐干燥,形成痂皮,经2~3周痊愈。发生在舌和齿龈的痘疹往往形成溃疡。有的咽喉、支气管,肺脏和前胃或真胃黏膜上发生痘疹时,病羊因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,从而死于败血症。有的病羊见痘疹内出血,呈黑色痘。还有的病例痘疹发生化脓和坏疽,形成深层溃疡,发出恶臭,常为恶性经过,病死率高达20%~50%以上。